装配式建筑陷入“产多赔多”困境 工厂看似红火却难盈利
装配式建筑产业近年发展迅猛。“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”的建筑新理念也逐步被人们所熟知。然而相对于上游生产制造端“跑马圈地”的扩张速度,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反应显得有些滞后。目前来看,装配式建筑要做到真正推广和落地,远不像“搭积木”一样简单……
一根钢筋被送上流水生产线,开启了它的“装配式建筑之旅”。在流水线上,钢筋被工业机器人利索地弯折定型,后经绑扎、浇筑、脱模等工序后,变身楼梯、阳台、飘窗,养护后像“积木”一样被送往工地盖楼房……这是记者在湖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培训基地看到的生产景象。
记者调查发现,在武汉装配式建筑行业,只有少数企业拿到开发商品住宅项目,大多数只能承接一些保障房项目,仍主要靠政策扶持,尚未完全“断奶”走向市场。对于分到市场“蛋糕”的部分企业,盈利也不理想,有的陷入“产多赔多”的困境。
中建科技武汉汉南工厂厂长杨超说,在国家扶持政策和科技的助推下,装配式建筑生产效率不断提升,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,但在2018年,“工厂生产看似红火却基本没有盈利”。
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湖北省房地产行业装配式发展研讨会上,相关专家认为装配式建筑仍处于起步阶段,目前遭遇了落地难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产业上游各个环节单打独斗,集成效益难发挥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指出,装配式把现场的一地施工变成了工厂、现场两地,生产环节从一个变成了多个,容易出现很多扯皮问题,降低效率。
设计集成度低。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总工程师杨玮表示,传统设计院在结构、机电、装饰一体化集成设计的应用不普遍,且成熟的资源较少,导致装配式建筑设计集成度不高,需进一步打破设计、生产、施工的管理壁垒,提升集成设计水平。
整体工程成本较高。湖北省房地产经济学会专家委员、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殷跃建指出,装配式建筑比现成浇灌贵出约200-400元/平方米,当前经济效益不乐观。此外,装配式构件工厂生产,需运输到现场安装,物流成本较大。
缺乏行业标准,社会认可度不高。中建三局绿投公司总经理王涛认为,当前湖北省装配式技术标准体系缺乏,专业人才严重不足,技术发展不成熟,制斗地主达人约了整体发展。此外,面向社会的推广宣传不够,社会对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表示质疑,甚至是误解。
转载请注明转载地址:“/mianliao/20210110/9290.html ”。